海报新闻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以西65千米,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中建二局山东分公司承建的塔里木油田低碳转型13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二标段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于近日完成桩基基础施工。在这里,27名建设者用行动写下——在塔里木盆地,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若是“绿洲”还没来,荒漠便可作山海
在施工前的勘探阶段,为能精准测出现场定位、更合理的安排施工,大家顶着烈阳、冒着风沙、带着机器,一股脑扎进沙漠最深处……中午两点的沙漠,地表温度能达到60℃以上,平时随处可见的矿泉水这时候都成了弥足珍贵的慰藉品,大家小口抿着水,转身就是无边无垠的沙漠。
晚上八点,塔里木盆地的太阳依旧高悬天际,大家从沙漠走出来,坐在小镇的地摊上,在询问过地摊老板后,才找到能洗漱的地方,洗去脸上、身上那层厚厚的沙子。
夜晚回到项目部,沙漠中的寒风刺骨,但办公室的灯光却彻夜不息。团队成员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方案、优化着设计,夜空下的沙漠万籁俱寂,只有大家讨论的声音徘徊在空荡的沙漠中……在黄沙之上,项目地点的确定都变得异常艰难,既要考虑地势地形,又要考虑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难点并计算通勤成本。难关如大山,但大山并未压垮团队,因为大家都很坚定地知道:我们会在这片最荒芜的土地上建造出实实在在的“绿洲”。
若是“霞光”还没来,“萤火”也可亮起来
在项目启动之初,项目总指挥尤丁才、项目经理韩皓亮带领项目团队6人一行,率先抵达库尔勒市上库高新区,面对一望无垠的沙漠,大家陷入了沉思。项目现场距离周边最近小镇20多千米,开车接近一个小时才能到达,而且最大的问题是——沙漠地区“没有路”,连越野车走几步就得陷进去,建造所需最基本的材料都运不进去。
没有光,我们便自己创造“光”,没有路,我们就自己修!“修路的事交给我,保证开工之前能顺利通行”,项目生产经理付道龙拍着胸脯斩钉截铁地说道。“修路所有材料我来负责,务必协助现场做好材料供应”退伍军人、党员张秀江举手补充道。“沟通协调和质量管控我来负责”项目党员、质量总监王建随即向大家保证……就这样大家主动认领了工作分工,并快速投入到道路施工建设中去,根据沙漠的地形和地质特点,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避开松软的沙地,选择相对坚实的路径,成为沙漠上通行的建设者之路。
为了尽快启动项目建设,大家通力合作,原本千年未曾通行的无垠沙地,最终开辟出一条条穿越浩瀚沙海的畅通之路,为后续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下重要的运输基础。“困难再大,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这是中建二局塔里木油田低碳转型13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二标段团队共同的信念。
若是掌声还没来,“风沙”也可作喝彩
“我们总工期只有163天。”10月8日,国庆假期刚刚结束,但项目部的员工们都未曾休息,在全国庆祝的日子里,大家埋头苦干,只为顺利完成项目第一个大节点-桩基基础工程全面完工。
下午四点,随着最后一根螺旋钢桩的完成,项目桩基基础工程顺利施工完成.这也标志着项目全面进入光伏支架和光伏板安装阶段,为项目顺利并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意味着项目克服了艰难的地质条件,施工不断步入正轨。大漠孤烟下,漫卷的风沙似乎都在为他们鼓掌。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积极组织专家进行技术研讨,反复试验和优化施工方案,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光伏项目建设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发出适合沙漠环境的施工技术和工艺。通过精确的测量和计算,确保每一根桩基都稳固地扎根于沙漠之中。在项目建设的每一个阶段,团队成员都日夜坚守在现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忽视任何一个问题。
若是相逢还没来,“锦书”也可寄衷怀
当沙漠终于归于宁静,项目经理韩皓亮才能抽出时间给家人打个电话,询问家中的情况。“新疆和家里有时差,有时候下班想看看孩子,但孩子已经睡觉了,只能平时抽空开个视频,又怕家人看到这种工作环境会担心,所以平时状态好的时候才敢和家里开视频”,不过谈及现在,韩皓亮眼眸明亮,“好在都挺过来,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顺着砂石料铺成的路,一路颠簸,便可以看见项目现场的壮观景象,向远处望去,隐约能看到,一排排光伏支架伫立在沙漠之中,严肃又整齐,宛如列队整齐的士兵,静待光伏板的加冕;举目远望,那些已安装好的光伏板错落有致,正享受着慷慨的阳光。很难相信,仅仅数月之前,这片沙漠还充斥着荒芜与萧瑟。项目书记张永浩感慨地说,“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和付出才让我们看到现在的景象。”
中建二局华东公司塔里木油田低碳转型13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团队,他们是黄土地上最普通的建设者,也是最伟大的建设者。他们背井离乡,在茫茫沙漠中穿行,在浩浩星空下守望,一步一个脚印,在荒芜之地筑起新能源的绿洲。面对挑战,他们从未退缩。
责编:张龙汐
审签:
责编:张龙汐
审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