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张龙汐 马晓敏 济南报道
近日,在山东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省住建厅对《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意见》进行解读,明确提出要“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持续完善城市结构性绿地和绿道网络,建设群众身边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本期《“城”长记》栏目走进山东省第二批城市更新创新案例——彩虹湖及杨家河综合整治提升项目,探访项目如何以科技赋能,实现从“生态洼地”到“活力枢纽”的惊艳蜕变。
焕新:从“城市留白区域”到“生态会客厅”
航拍镜头下的彩虹湖,犹如一块碧蓝的翡翠,镶嵌在城市建筑群中。水面辽阔,波光粼粼,与蜿蜒的杨家河绿廊无缝衔接,构成一条蓝绿交织的生态廊道。与几年前那个存在水质污染、地质灾害隐患、功能单一的“城市留白区域”判若两地。
“项目位于高新东区孙村片区,彩虹湖原为城市郊野公园,面积约37.33万平方米;杨家河治理河段长约1.89公里,面积约25.80万平方米。”高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部人民防空办公室负责人彭添介绍,更新前,区域生态退化、城市功能割裂等问题突出。在济南高新区管委会的统筹引领下,一场以生态为本底、以科技为引擎、以人民幸福感为依归的城市更新行动全面启动。
治理前后对比画面是最有力的证明,据了解彩虹湖及杨家河综合整治提升项目水质已从劣五类跃升至四类,地质灾害点被加固为生态安全屏障,荒芜的岸线被茂密的植被与多彩的花境取代。
理念:五大设计;理念,勾勒“无界公园”蓝图
“高新区管委会‘三次创业’以来,高新东区以打造‘公园里的科技城市’为总目标,以城市更新为主要抓手,实施了彩虹湖及杨家河综合整治提升项目,着力构建山、路、湖、河等生态空间整体串联、融合贯通的生态系统网络。彩虹湖项目采用‘空间无界、全龄友好、生态优先、功能复合、科技服务’五大设计理念,重点优化城市空间功能,直接改善沿线居民出行与生活环境,强化区域对人口与资源的吸引力,全面提升高新东区城市品质。”彭添说。
这意味着,公园的边界被柔化,与城市街区、产业园区自然过渡;服务设施兼顾儿童、青年、老人的多元需求;生态价值在开发中被置于优先位序;单一的观赏功能被拓展为集休闲、运动、消费、交流于一体的复合场景;而科技,则如同神经系统,让整个公园变得“能感知、会思考、有温度”。
赋能:智慧触角,深入肌理
在彩虹湖,“智慧”并非抽象概念,而是散落在角角落落的真实体验:支持无线充电的光伏座椅、可识别步数并生成排名的智慧哨兵、自动记录运动数据的智能器材……
“作为区域城市开发运营的主力军,济高控股集团对彩虹湖、杨家河项目的重视,是基于长远战略眼光与多维度考量。高新东区在济南‘东强’战略里是关键发展区域,被定位为‘公园里的科技城市’,彩虹湖、杨家河项目是打造这一定位的核心支撑点。项目建设融合了生态基底与休闲、消费等多元业态,构成高品质城市公园廊道与线性公共客厅,推动城绿共融,是助力高新东区蝶变生态宜居新城的关键环节。”济高置业项目三部彩虹湖片区项目工程管理戚焕伟介绍。
据介绍,在生态保护与智慧城市深度融合方面,济高控股集团在彩虹湖、杨家河项目中引入智慧哨兵等数字技术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水体水质、周边环境等数据。如发现异常,系统自动预警,工作人员能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实现生态环境动态化、智能化管理。智慧安防系统利用监控摄像头、人脸识别等技术,保障区域安全,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让城市生活更便捷、高效、绿色 。
体验:市民笑容,是更新最好的答卷
能为人民带来舒适、便利的公园才是好公园。在彩虹湖公园智能运动区,器材自动记录运动数量,激发着人们的锻炼热情;在杨家河绿廊,人们漫步于滨水空间,感受着生态修复后的自然之美;人才沙龙与创新交流活动在此频繁举办,为这片区域注入了蓬勃的创新活力。
“彩虹湖公园原来不如这个好,扩大了后环境什么的都比原来强多了,每天早晨我都来跑步,带着孩子来玩。”附近居民王女士笑着说。
“看这边环境比较好,挺有氛围感,所以就来彩虹湖公园这弹琴了。”学生孙先生说。
百姓的笑容和认可,是城市更新行动最动人、也最坚实的答卷。
城市更新并非大拆大建,而是通过“留、改、拆”并举的精细手术,让老空间焕发新生命,让城市变得更有温度、更具智慧。彩虹湖的“彩虹”,不仅是自然现象的美学再现,更是美好生活与城市未来的多彩缩影。
责编:杜超
审签:
责编:杜超
审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