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张龙汐 通讯员 董卫强 马小川 黄滨 济南报道
“贵司项目团队展现了高度的专业素养与敬业精神,以顽强拼搏的态度和超出预期的资源投入,为我馆冬季按时供热提供了坚实保障。”日前,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建核电公司”)塞尔维亚供热管道项目部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的感谢信,对项目团队提前完成使馆供热管道改造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建设一项工程、树立一个品牌、温暖一片土地。承担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供热管道改造项目的海外“核电铁军”,凭借精湛的施工工艺和高效履约的成绩,为使馆冬季供暖筑牢“温暖防线”,在巴尔干半岛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电建答卷”。
“使馆供热管道改造的核心难点在于施工环境的特殊性。”项目负责人高金林介绍说,这个项目承载着重要的发展意义。塞尔维亚供热管道项目是中国电建积极响应和落实“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成果之一,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改善贝尔格莱德市的冬季供热能力,将极大地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然而,按期完成使馆供热管道改造工程,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任务重、要求高、工期紧……对于塞尔维亚供热管道项目部而言,问题和困难接踵而至,但因目标明确,于是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说了算,定了干。
由于管沟内部空间狭窄,作业面受限,给管道运输、对接与安装带来了极大考验。不仅如此,项目还涉及多种不同规格的管道,以适配狭小空间内作业施工。为攻克空间难题,团队提前进行实地勘察、技术模拟,通过精确计算,对管沟内管道排布、焊接点位进行精准规划,严谨论证,避免现场反复调整,确保管道焊接口处的密封性与承压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坚持“方案先行、样板引路”的质量管理理念,精心组织,优化工艺,严控过程全程,以“零失误”的纪录完成了318处管道对接,取得了良好的质量效果。
塞尔维亚供热管道项目部的建设者们深知:地下管网作为一座城市的“毛细血管”,支撑着百姓日常生活的运转,与当地民众的幸福感息息相关。项目管道规格多样,从大口径主管道到小口径分支管,需匹配不同的安装工艺与验收标准。团队严格执行“一管一检”制度,对每节管道的壁厚和防腐层等参数进行进场检验,确保原材料符合施工质量要求。“管道焊接全程采用全氩焊接工艺,凡是参加管道焊接的焊工均经过考试合格,并持有上岗证,方能参与焊接。”管道安装完毕后,还要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管道系统试压合格后及时进行全系统的冲水清洗,彻底清除管道安装和管道试压过程中残留的残渣、锈质、污物。项目验收时,管道压力试验、泄漏检测等指标均一次性通过。
使馆供热管道改造工程只是塞尔维亚供热管道项目部勇担使命、服务地方的一个缩影。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者,电建核电公司自进入塞尔维亚市场以来,始终坚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积极融入当地社区,通过公益活动帮助儿童和困难群体,传递爱与关怀。
2024年12月,塞尔维亚供热管道项目部在博列维茨施工点附近的布兰科·拉迪切维奇小学开展了爱心助学捐赠活动,向该学校捐赠了电脑、空调、食用油、牛奶、面粉、咖啡、茶等教学与生活物资,与项目各相关方、社区、民众的合作交流中拉近了彼此距离,增进了相互理解,建立了深厚友谊,共同为塞尔维亚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当地民众,为中塞合作共赢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让暖流跑在寒流的前面,历久弥坚的铁杆友谊精神,点燃了中塞两国交流互鉴的热度。电建核电公司塞尔维亚供热管道项目的建设者们秉承“干项目有策划,干工作有标准”的工作理念,将继续深入开展属地化建设,用实际行动践行互帮互助的“丝路精神”,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电建力量。
责编:马晓敏
审签:
责编:马晓敏
审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