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今日头条

山东省地震局:捕捉大地脉动,守护家园平安

2025

/ 09/26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手机查看

  海报新闻记者 郭松松 报道

  晨光刚漫过齐鲁大地,安丘地震监测站的测量人员便在站旁的田间小路上进行起了跨断层水准测量工作。“我们所在的观测场地跨在郯庐断裂带分界线上,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水准标尺并记录数据,作为监测断裂带两侧水准高差变化的依据。”工作人员介绍,测量工作自1991年至今已有34年,每月除要在淄博、东营、潍坊横跨次级断层的9处场地开展水准测量工作,还要在站址断层开展定点水准测量6次。

  这是山东省地震局工作人员作业场景的一个缩影。这群扎根基层的“地震哨兵”,时刻捕捉地球的每一次颤动,守护齐鲁家园的生命安全。

  守住根本:始终抓牢监测核心职责

  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一条纵贯南北的巨型平移断裂带,因最初发现其北起山东郯城、南至安徽庐江而得名,实际在中国境内南起湖北武穴,北至俄罗斯境内,总长超2400公里。中国东部有记载的最强地震1668年郯城8.5级地震就发生在该断裂带上,郯庐断裂带长期被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实时传输数据设备-强震加速度计

  1969年渤海7.4级地震后,安丘地震监测站在郯庐断裂带次一级断裂安丘—莒县断裂带建成。站址所在断裂出露明显,具备较好测量监测条件。在监测站现场,记者看到,安丘地震监测站作为我国东部沿海极具战略意义的专业台站,里面藏着不少“硬核装备”:能感知地球重力微小变化的超导重力仪、可捕捉电磁异常的观测仪,还有实时传输数据的强震加速度计。正是靠着这些“顺风耳”和“千里眼”,监测站的观测数据成了全国地震台网监视郯庐断裂带的重要依据。据了解,安丘地震监测站观测数据多次在全国地震观测资料评比中拿下前三名的好成绩。

  精准预警:争分夺秒守护生命防线

  安丘地震监测站预警室里,仪器的微光映着值班员的侧脸。预警设备里传来的“滴滴”声,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把大地深处的细微变化,悄悄转化成守护安全的信号。“咱们站建设有安丘预警基准站,安装有宽频带地震计、力平衡加速度计、数据采集器、智能电源等仪器设备,是地震预警的核心台站,监测能力强,承担精确地震定位任务。”工作人员介绍,并在预警终端介绍地震预警系统服务原理和流程展示。

  据了解,我国在2018年启动实施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建设完成观测站点15899个、国家级预警中心3个。山东子项目建设1468个预警站点、省级预警中心1个。预警系统的运行,实现了震后5-30秒发布地震预警信息,震后1-2分钟内完成发震时刻、震中位置和震级等基本参数的发布,震后2-5分钟内生成8公里控制精度的仪器烈度分布图,震后30分钟-24小时内给出灾情评估结果。为公众逃生避险、政府应急决策、重大工程地震应急处置等提供及时丰富的地震科技服务。

  探索新篇:主动开辟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新路径

  “不光要‘捕震’,还得让老百姓懂防震。”工作人员介绍,作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安丘地震监测站近些年累计接待参观超 10 万人次。他们主动走进企业、社区提供地震避险科普服务,协助企业在安丘青云绿园小区开展断层定位和避让带评估,到乡镇街道开展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去年5・12防灾减灾日,安丘地震监测站主动面向市民开放,一天接待300多名小学生。孩子们可以戴着VR设备体验“模拟地震”,跟着工程师学习搭应急避难帐篷,进行地震避险科普学习。

  5・12防灾减灾日组织学生进行地震科普活动

  正午时分,观测室里的仪器仍在安静工作。工作人员轻轻调整着设备参数,双眼紧紧凝在屏幕上起伏的波形:“每一组数据都不能马虎,这关系到千家万户居民的安全。”安丘监测站观测室里的这帧画面,是山东地震人千万个工作日常的一角。以回答好“大震之问”为引领,低调却坚定的山东地震工作者扛起时代重任,捕捉郯庐断裂带脉动,守护齐鲁家园平安。

责编:张龙汐


审签:

责编:张龙汐


审签: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