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今日头条

山东:校园垃圾分类成新风尚,常态化、多元化宣传模式进校园初步形成

2025

/ 09/30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李萍

手机查看

  海报新闻记者 李萍 报道

  2025年,山东省“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采取融入课堂方式列入全省社会事务进入中小学校园事项白名单。各市环卫主管部门积极向同级教育部门提供知识普及素材,垃圾分类夏令营、跟着垃圾去“旅行”、垃圾分类开学第一课、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实践体验……在齐鲁大地的校园里,丰富多彩的垃圾分类教育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山东各地学校通过多元创新的方式,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如今,正确分类垃圾已成为山东学子的日常习惯和校园新风尚,“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区”的良性循环正在逐步形成,垃圾分类宣教已然深度融入山东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校社联动,创新垃圾分类宣传模式

  山东各地学校与街道办、社区共建“垃圾分类教育实践基地”,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开发了“理论+实践”双轨教学模式。

  在济南燕山中学,理论课上学生通过动画视频、案例解析学习垃圾分类的意义与方法;实践课中,学生化身“环保小卫士”,参与校园垃圾分类督导、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

  烟台市牟平区观水中学启动“垃圾分类,绿色‘童’行”专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联合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以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全体学生普及分类知识。

  在威海经开区,皇冠中学创新推出“垃圾分类积分卡”,学生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可获得积分,累计积分可兑换学习用品或被评为“环保之星”。

  科技赋能,多元实践垃圾分类活动

  山东各地的学校运用科技手段和多元实践活动,让垃圾分类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济南市甸柳新村街道推出的“绿色甸柳”小程序被广泛应用到校园垃圾分类教育中。学生通过小程序参与“绿色能量挑战”,每日签到、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完成环保任务均可积累能量值,用于兑换文具、书籍等奖励。

  小程序内置的“垃圾分类指南”模块,成为学生随时查阅的“掌上工具书”。“以前觉得垃圾分类很麻烦,现在像闯关游戏一样有趣!”济南燕山中学38级9中队李欣怡兴奋地说。

  威海经开区举办的“绿芽童梦 E启环保”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主题活动中,设置了创意手工环节,志愿者教孩子们用家中旧物制作手工艺品,实践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

  成效显著,垃圾分类宣传辐射家庭社区

  山东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初步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区”的效果。

  观水中学活动开展后,校园垃圾分类准确率提升至85%,超九成学生主动监督家庭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济南市堤口路小学通过借助“小手拉大手”活动,带动家庭参与减塑、旧物交换等垃圾分类活动。

  德州、潍坊、烟台等地的校园也纷纷开展类似活动,借助“小手拉大手”模式,让垃圾分类教育从校园延伸至家庭、辐射到社会。

  这些深入校园的垃圾分类教育实践,正在悄然塑造着新时代山东青少年的生态文明素养。从知识传授到习惯养成,从校园实践到社会参与,山东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路径。当绿色低碳理念深深植根于年轻一代的心田,必将为美丽山东、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持久而旺盛的青春动能。

责编:齐泽文


审签:

责编:齐泽文


审签: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