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今日头条

“城”长记⑤ | 百年文脉邂逅城市烟火,济南上新街单日客流破3万人次

2025

/ 11/27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手机查看

海报新闻记者 马晓敏 济南报道

  青石板路蜿蜒向前,百年老墙与网红买手店相映成趣,非遗文创店内游客正低头为刚买的笔记本盖上“老街寻迹”纪念章。深秋的济南上新街,在百年银杏的金黄掩映下,迎来又一拨打卡人潮。本期《‘城’长记》走进第二批城市更新创新案例——济南上新街片区,探访这条百年老街如何从“老、破、旧”变身“美、活、新”的城市会客厅。

百年街巷的“破茧”之路

  漫步修缮一新的街巷,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据悉,上新街的历史可追溯至民国初年,因街道地势北低南高、通向“新建门”而得名。这里曾是老舍、方荣翔等文化名流的汇聚之地。

  然而,由于片区内原建筑以上世纪50年代前后修建的平房为主,生活配套设施欠缺,居住环境与周边格格不入。“十年前,街上多是老房子、很小杂货铺,路也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就泥泞难走。”老居民毛玉凉回忆道。2021年11月,济南上新街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房屋征收决定正式下达,项目摒弃简单的推倒重建,确立了“留、改、拆”并举的原则。
  “我们始终坚持‘以保护为前提、以活化为方向’的总体理念。”济南城市发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霍仁禄介绍,“项目采取‘留、改、整结合’的方式,分阶段推进修复与织补,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建筑形态、街巷肌理与空间格局。”

  自此,6处文保建筑、10处历史建筑、12处名人故居及22处特色民居院落得以保留,81个传统院落得到修缮。田家大院的弹痕、沙家公馆的拱券门洞等历史痕迹都被精心保留,让历史的记忆得以延续。

制度创新的“确权”突破

  作为省级城市更新示范项目,上新街片区最大的突破在于探索出“以确权促开发、以开发带运营”的城市更新山东实践,成功破解了老建筑确权难题。
  据悉,项目创新实施“确权四步法”,配套14类标准化模板,构建“多部门联审+专班集中办公”机制,审批效率提升70%以上。通过建立政府支持、平台统筹、政策协同的工作体系,有效解决了“无施工许可、无竣工验收、无产权落位”等制度瓶颈,为项目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在更新改造方式方面,济南城发市中城市更新有限公司工程设计部工程师陈宝伟以一代跤王马清宗故居为例说明:“我们遵循‘四有原则’,采用最小干预、修旧如旧的方式,仅对墙体和基础进行加固处理。”这种对历史建筑的精心呵护,让百年老街在焕新中留住了乡愁记忆。

文旅融合的“焕新”实践

  “选择上新街,是因为这条街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故事。文创需要文化滋养,我们高峰时单日接待量达数百人。”“济南印记”非遗文创集合店店长程华月说。
  霍仁禄向记者介绍:“在招商运营中,项目始终践行‘人民城市’这个理念,团队聚焦三大核心:第一是坚守文化定力,聚焦“文艺+生活”这个理念,严控品牌的准入,第二是培育创新的业态,我们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我们引进的首店占比已达到60%,第三是坚持长期主义,在具体的工作中追求共赢生态,长期共生”。

  不远处的几喃品牌首店,主理人段锴正忙着将济南文化用文创、潮牌等方式全新呈现。FINDWHY插画品牌负责人林女士则表示,“FINDWHY”品牌是运用这种可爱的、怪诞的风格来绘画,选择上新街,是因为上新街的古老特色能与品牌碰撞出不一样的艺术风格。
  据悉,2025年“十一”期间,街区通过举办主题市集、艺术巡展等系列活动,单日客流量突破3万人次,成功吸引了不同年龄层的游客。老居民在这里寻回往昔记忆,年轻人则将其视为潮流打卡新地标。

  近日,全省城市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强调,要聚焦文明城市建设,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塑造特色城市风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做好文脉赓续大文章。上新街的蜕变正是山东城市更新的生动缩影,从上新街到明府城,从大鲍岛到所城里,山东正以城市肌理为纸、以历史文脉为墨,系统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的深度融合,在齐鲁大地上绘就一幅“文脉赓续、烟火充盈”的城市发展新画卷。

责编:杜超


审签:

责编:杜超


审签:

相关推荐 换一换